《浙江画报》文章推荐——缙云河阳村:清白传家

发布者:图文信息中心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1-22浏览次数:100

缙云河阳村:清白传家

  

  

Heyang Village is a small village built in Jinyun mountain area of Lishui at the end of the TangDynasty. Nowadays it is a key cultural relics site under State protection, and is also China’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 and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 It haspassed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with peace and prosperity under the family tradition ofintegrity.

河阳村是丽水缙云山区始建于唐代末期的一个小村庄,由同宗同族的朱姓人繁衍而成,已存续一千多年。村里的朱氏大宗祠始建于宋代,由始祖朱清源所造,明正统十四年(1449)毁于战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朱氏大宗祠中挂着很多本村人外出做官被称颂褒奖的匾牌,其中一块最为显眼,上书“钱财亦聚亦能散,唯有清白传家远”。朱氏历代祖先以耕读传家,崇尚清廉清白,从建村到清末的千百年间,河阳村在外做官者200 余人,没有一人有贪腐之劣迹。在村里保存至今的众多建筑木刻中,荷花和白菜作为装饰出镜率最高,这两种极为普通的植物被赋予了“清白”的丰富内涵。清白传家,是河阳村民恪守的祖训。

唐末,朱氏始祖朱清源、朱清渊为了避战乱,从河南信阳迁居到丽水缙云。为了使朱氏后裔不忘祖宗之本,两兄弟把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取名为“河阳”。在宋元期间,村里“一街五巷”的村落布局和“一溪两坑”的水系初步形成。来到河阳,一眼就看到村口的古石拱桥和水口树,进村有一座建于元代的八士门。古街是村落的中轴线,全长1500 米,曾是村里的商业、文化中心。村里池塘、沟渠、水井分布清晰,祠堂、庙宇、民居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先人在选址和布局方面的高水平。朱姓后人勤劳朴实,人才辈出,富甲一方,旧时有“有女嫁河阳,赛过做娘娘”之誉。

八士门是河阳村在摄影师镜头中的颜值担当。根据《朱氏宗谱》记载,八士门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清嘉庆年间重建,取名八士门是因为村子历史上出过8位进士。门两侧立有两个“四不像”的石狮,传为朱元璋赠给河阳朱家十九世祖朱维嘉。朱维嘉官至国子监监丞,掌握着天下举子仕途之路,但为官十多年,一直衣食简朴,廉政清白,连女儿出嫁时的嫁妆也只有几件衣物和一个竹箱。朱维嘉为官时,朱元璋赠其石兽“石稀罕”,褒奖勤耕苦读的河阳人。后人置之于八士门前,奉为镇村之宝。朱维嘉为官时利用闲暇时间编修《义阳朱氏宗谱》,又在告老还乡后,用俸禄整修了朱子学院,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百栋古第厅廊柱磉皆学问,千年村落街巷门墙尽文章”,河阳村的明清、民国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江南一绝”。古村至今仍保存着古祠堂15 座、传统古民居1500 余间、古庙宇6 座、古石桥1 座。宋代古刹“福昌寺”、元代“八士门”、明代石兽“石稀罕”、清代“公济桥”以及各式古建筑,见证了河阳村千余年来文化历史的脉动。

村子里的道路用鹅卵石镶嵌铺就而成,整洁有序,村妇在倒映着古民居轮廓的池塘中浣洗衣物,生活宁静祥和。《朱子家训》第一条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村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均寓意着家族的传承和命运。江南众多古村落中,如村中古建筑能保存完好的,必是当地有强大的“耕读”文化传统作为支撑。“耕”是靠双手掌握技能自力更生,为立家之本;“读”是明白事理、善良本分,是传家之法。在河阳村有一副广为传抄的对联,上联是“一脉真传克勤克俭”,下联是“两行正事惟读惟耕”。今天的河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在“耕读传家”和“清白为人”的家风吹拂下平安兴旺。

  

  

 ~本章完~

——以上选自《浙江画报》2019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