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模式发展状况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信息化受到了理念、技术、模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如今,师生用户对学校内外部服务的体验要求更高,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以及应用内容都难以满足师生需求的增加和高校管理的变化,为此,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方位变革已悄然到来。
高校信息化架构已逐渐发生迁移
传统数字校园架构基于企业级应用集成平台的信息系统体系,目的是服务业务管理,由于流程复杂、数据难以打通、使用体验较差等原因,师生用户的满意度通常较低。现在很多高校都倾向于“互联网+高校”生态架构,以服务师生为目标,基于开放、统一、内外融合平台的微服务体系进行建设和运营。
本次调研的学校中,已实现这一架构迁移的学校占12.0%,正在实施迁移的学校占26.3%,三年内计划实施迁移的学校占比过半,三年内不考虑迁移的学校占10.4%。可见,绝大部分学校将在三年内完成迁移,表明高校信息化架构正在发生本质变化,新架构将在未来三年基本普及。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对比来看,两者迁移进度基本差不多。
应用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广基础
目前,社会上兴起了各类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创新,但是否适合高校还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本次调研涉及四类应用创新模式,高校对它们的接受度高低不一。调研表明,接受度最高的是“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MOOC教学模式”,占比65.8%,总体来看,四类模式均有一定的接受度,最低值也达到了30%以上,表明这些模式虽然不适合所有高校,但也具备一定的推广基础。具体到不同的应用模式创新,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在接受度上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普通本科对众包模式的接受度更高,而高职高专对直播模式接受度更高。
服务租赁模式渐成主流
高校信息化架构的迁移以及应用模式的创新需要采购和交付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革,传统方式下,高校更加青睐项目交付或产品采购模式,理由无外乎可以实现将产品所有权作为学校的重要资产,数据在本地更安全。当下,越来越多的学校更愿意接受服务租赁模式,其优势在于可节省学校软硬件采购、维护的成本,获取业内最专业的服务保障和最新的产品资源。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63.6%的高校更愿意选择服务租赁模式。普通本科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倾向服务租赁模式的比例略高一些,占64.5%,高职高专为63.3%,总体差异不大,在具体理由方面,高职高专更看重节省成本,普通本科更看重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资源。
02
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向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模式迭代频繁,这对信息化管理者和从业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化管理者不仅需要了解业务和技能知识,更需要建立战略思维,信息化从业者不仅需要如何进行系统操作,更需要加深对业务的理解。
校领导/CIO培训以信息化战略思维为核心
校领导/CIO担任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工作,通常需要对信息化总体规划、组织体系以及经费分配等重要工作进行决策,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掌舵者。参与本次调研的信息化管理者或从业者普遍认为,对校领导或CIO进行信息化战略思维培训最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效果,占比高达80.2%。同时还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校领导/CIO需要接受信息化素养方面的培训,对于业务/技能培训和系统操作培训显得并不重要,占比分别为27.8%和19.8。因此,面向校领导/CIO的培训应以信息化战略思维培训为核心,附加一定的信息化素养培训。
中层干部培训以信息化素养为核心
中层干部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属于承上启下的角色,因此,为提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效果,他们既需要了解学校的战略,也要了解业务的特点,因为培训内容应更加多样化。本次调研表明64.9%的受访者认为应向中层干部提供信息化战略思维培训,认为应进行信息化素养培训的占75.8%,认为应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系统操作培训分别占49.2%和26.2%,由此可见,面向中层干部的培训应以信息化素养培训为核心,兼顾战略思维和业务技能培训。
骨干人员培训以业务/技能培训为核心
信息化骨干人员通常从事与业务管理或信息化运营直接相关的工作,77.2%的受访者认为业务/技能培训应该是信息化骨干人员最需要的培训,其次,还需要面向骨干人员提供信息化素养培训、系统操作培训和战略思维培训的受访者分别占57.1%、51.8%、45.5%。由此可见,面向信息化骨干人员的培训还是应以业务/技能培训为核心,兼顾信息化素养培训、系统操作培训和战略思维培训。
03
云计算应用状况
尽管云计算技术日趋成熟,各类应用服务系统部署到云端的高校比例仍然不高,被调查者对于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建设倾向于传统的采购平台方式。
应用服务系统云端部署占比不高
本次参与调查的高校中,部署到云端的应用服务系统只有邮件系统占比超过了一半为61.3%;其他系统从高到低分别是办公系统占38.9%、网盘占38.7%、招生系统占28.6%、移动校园占27.5%、就业系统占24.4%以及直播占12.3%。
复杂业务流程类应用不宜部署到云端成共识
对信息化管理者和从业者的调查表明,59.13%的受访者认为教务、学工等涉及复杂业务流程的应用不宜部署到云端,认为智慧校园服务及运营平台和迎新、离校等跨部门应用等不宜的分别占比24.40%和25.79%,认为其余应用服务不宜的被调查者占比都在20%以下。
混合云为首选云基础设施部署方式
在云基础设施部署方式上,半数受访者认可混合云这种内外兼顾的方式;而认同行业云方式的占比也达到了24.8%;偏好公有云、私有云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13.89%和11.31%。
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倾向于传统的采购平台方式
对于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方式,73.71%的调查者倾向于传统的采购平台方式。其中倾向采购后平台部署在高校本地的更多,占比达47.62%,倾向于采购后平台部署在云端的占比为25.99%;倾向于租用云平台的占比为14.09%;而无明显倾向的占比为12.30%。
04
大数据应用状况
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热潮正在到来,目前各高校的大数据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同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一致,被调查者对于大数据平台建设仍倾向于传统建设方式。
大数据平台建设热潮仍需数据沉淀
参与调研的高校中,正在建设的占27.7%,两年内计划建设的占39.8%。但已建设的高校尚少,其中已建设且数据积累3年以上的高校仅占9.0%,已建设数据积累在3年以内的占12.3%;11.2%的高校两年内无建设计划。
大数据应用实现率普遍较低
调研表明,已实现数据统计分析的高校占30.0%,已实现数据集成和综合查询的高校占29.1%,前述两者为大数据相对初级的应用。而已实现大数据较核心应用的比例均不足1/5:已实现大数据决策支持的高校仅占17.6%,已实现数据探索与预测的高校仅占14.6%。
数据完整性差为建设大数据平台首要问题
在建设大数据平台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方面,超过1/3的高校认为是校内数据完整性差,认为是没有相关岗位无专人运营的占16.8%,认为是应用价值尚未清晰的占13.4%,认为是业内没有成熟的大数据平台产品的占6.7%。
大数据平台建设仍倾向传统信息系统建设方式
对于大数据平台建设方式,其中,超过1/3的高校认为应按需求进行项目定制,认为应采购大数据系统并定期升级的占17.1%;而认为应采购大数据分析服务的占23.2%,认为应采购云基础设施服务的仅占12.9%;另有8.7%的高校表示对此问题不清楚。
05
智能服务应用状况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服务也快速进入了高校的各业务领域。目前,高校对自助服务已有较高的接受度,迫切需要的高校已超过1/2,对于需要率先引入人工智能的业务环节,主要集中于业务咨询自动答疑和课程虚拟助教。
逾半高校迫切需要自助服务
对于自助服务应用,各高校都比较认可。超过1/2的高校认为迫切需要,另有32.8%的高校认为可以试点实施,仅有2.8%的高校认为不需要,另有8.1%的高校对此不了解。
业务咨询自动答疑引入人工智能需求高
对于需要率先引入人工智能的业务环节,大多被调查者选择的是业务咨询自动答疑和课程虚拟助教,占比均超过半数。其他业务环节从高到低分别为视频识别安保、自动批改作业、语音识别测评、实体机器人客服和其他,分别占比为40.48%、35.52%、27.18%、20.44%和0.79%。
调研样本说明
本次调研对象为来自357所高校的504名信息化管理者和从业者,以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为主,地域覆盖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华南、西南和东北。占6.4%。学科覆盖综合、理工、师范、农林、财经、医药等各主要类型,具体如下:
注:“其它学校”即省级党校、独立学院、中专院校及校名不详等情况;“不详”即地域信息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