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实》文章推荐——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沿海发展路径

发布者:图文信息中心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4-09浏览次数:26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沿海发展路径

                                                                                                 作者黄秉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重大决策。江苏沿海地区地处“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区域,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如何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体化”“高质量”要求,加快形成江海联动、陆海统筹格局,有效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转变,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率先突围、走在前列,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江苏沿海地区推进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南通、盐城、连云港三个设区市,总人口2115.57万人,土地面积3.55万平方公里。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苏沿海三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能级加快提升,从原来的“经济洼地”成长为全省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综合实力持续攀升。自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步人决车道,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年均增速7.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225.05亿元,占全省比重提高到18.3%。沿海三市全部为全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市,辖区内共有7个县(市)进入全国县域百强排行榜。2020年上半年,南通、盐城、连云港分别列全国城市GDP排名榜第18位、37位、82位。

发展质效不断提高。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2.6:51.8:35.6优化为2019年的7.7:45.7:46.6。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进人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科创氛围更加浓厚。2019年,江苏沿海地区全社会研发投人超过424.7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3%。南通、盐城、连云港高新区均获批国家级高新区,三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近4000家。

交通体系日趋完善。铁路方面,新建盐通、连镇、徐盐、盐青等高铁线路,“两纵三横”干线骨架铁路网络加快形成;公路方面,建成海启高速、盐淮高速大丰至盐城段、无锡至南通过江通道北接线,新建提升一批国省干道,“三纵六横”公路网络基本建成,主要港区、省级园区、重点景区全部通达一级公路;港口航道方面,南通港、盐城港、连云港吞吐能力大幅提升,连申线等骨干航道运力持续增强,“连城达港、通江人海连运河”的联运体系更加健全;空港方面,机场航线向国内各大主要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加快拓展。

区域合作日益密切。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编制推出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一2020年)》。江苏也成立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300多项具体工作逐项予以落实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盐城提出“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域”与“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南通提出“全方位融人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目标。在产业协同、园区共建、港口联动等方面,江苏沿海地区与上海均建立了有效交流沟通机制,并开展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

、江苏沿海地区推进长三角

一体化战略的先天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是海洋大国。江苏沿海地区要在新一轮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进一步抬高站位、把握规律,以世界眼光高起点布局、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经济长廊,努力培育长三角新的区域增长极。

相对于长三角其他地区,江苏沿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潜力优势。一是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江苏沿海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和叠加区,在承接上海、苏南等长三角核心区产业、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外溢中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全面加强与周边发达城市的合作对接、融合互补,将有效提升江苏沿海地区的开放层次和发展水平。二是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以盐城为例,该市拥有约占全国1/7的滩涂湿地,沿海潮流通畅,风力资源丰富,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拥有黄海湿地、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麇鹿自然保护区、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等优质旅游资源。三是具有产业特色化优势。江苏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农业产业规模较大,工业门类相对齐全,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建筑业、旅游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海工装备、康养旅游等为代表的海洋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四是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拥有亚洲最大的海岸滩涂湿地,对调节气候、减缓风暴潮灾害和净化环境等具有积极作用。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和自然保护区网络,现有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9万公顷)。其中,盐城黄海湿地成为全球第二块、国内唯一的潮间带湿地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的空白。

对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江苏沿海地区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行业“单打冠军”不多。沿海三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产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产业“大而全”、产品胝小散”,“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不多,在高端产业、领军行业方面差距不小。二是资源共享水平不高。普遍存在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程度不高、市场体系建设不统一、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三是海洋经济实力不强。江苏沿海地区集中了全省近1/3的土地、约1/4的人口,但全省海洋产业总值占比还不到10%,分别比广东、山东低10%、8%。南通港、盐城港、连云港的深水岸线利用率分别为46%、20%、32%,均未达到一半。四是虹吸带动压力不小。沿海三市2018年人均收人在全省排名优势不明显(南通第4、盐城第7、连云港第12),在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方面均面临着来自外部的虹吸压力。

、江苏沿海地区推进长三角

一体化战略的对策建议

2020年10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盐城召开的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住用好重大发展机遇,按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系统谋划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特色彰显的新路子,努力把沿海打造成为绿色产业集聚带、滨海特色城镇带和美丽生态风光带。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江苏沿海开发,关键是要在如下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要主动服务并积极融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分工协作格局,发挥集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布局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一是打造海洋新兴产业集群,提升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竞争力。围绕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依托产业园区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环保科技、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打造海洋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支柱,丰富产业图谱,强化产业招商,拉长产业链条,畅通产业循环,加速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壮大。三是打造海洋绿色产业集群,提升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竞争力。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依托江苏沿海地区优良的森林、湿地、鸟类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康养、研学等产业,构建长三角沿海旅游康养经济圈。

以立体化交通为引擎,打造沿海开放新门户。要顺应大势、统筹谋划,加快构建海陆空综合化、立体化发展的大网络、大通道、大枢纽。一是加快畅通公路循环。积极推动城际交通协同发展,以区域公路建设为纽带,将机场、高铁、港口等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等交通网络进行有效衔接,联通“断头路”,打通“肠梗阻”,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沿海地区交通出行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全力整合高铁资源。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高铁建设,强化枢纽支撑,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交汇相融、聚合反应,推动江苏沿海全面迈人“高铁时代”。三是协同推进港口建设。统筹沿海港口布局,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江、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推动南通港、盐城港、连云港资源整合,促进江港、海港、河港之间的功能对接和分工协作,将江苏沿海港口群打造成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城市提质为支撑,打造城乡统筹新示范。对标世界级城市群,着力强化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核心功能,推动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提升。一是优化城市规划。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加快建立结构合理、层次有序、功能完善、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做大做强三个中心城市,精心打造重要节点城镇,促进人口集聚、产业集群,形成与上海超大城市、南京特大城市以及杭州、合肥、苏州三个I型大城市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是提升城市定位。坚持内涵发展、品质提升。南通要用好“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盐城要充分发挥生态好、空间大、农业强的独特优势,打造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进制造业集聚地、优质农产品输出地、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地;连云港要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作用,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三是共享城市服务。加快推进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打破区域行政地方垄断,推动公共服务同城化、一体化、便利化,为长三角区域人才自由流动提供条件,助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

以生态优先为根本,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江苏沿海是“黄金海岸”,丧失了生态优势就丧失了发展优势,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严格保护环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切实保护海洋地质地貌、沿海滩涂湿地、珍稀动植物资源,谨防环境破坏和功能退化。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严格环境监测,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二是加强联动治理。以群众最关心的大气与水环境污染问题为切人点,建立健全区域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共享大气、水环境、污染源监测数据,推动污染治理联合执法。按照城乡一体、全域管控、部门协作的要求,加快构建统一衔接、功能互补、政策融合的治理体系。三是科学适度开发。坚持相对集中、空间紧凑、适度混合、有序更新的城镇开发模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减少化工污染、减少煤炭消耗量为重点,注重城市更新和功能转型,有效增加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

以创新协作为纽带,打造合作共建新空间。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江苏沿海地区对标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创新联动发展机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江苏沿海地区的必然选择。一是健全统筹推进机制。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持续强化市场主体作用,构建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推进机制,积极搭建政府、园区、企业、协会、人才等交流合作平台,努力突破产业政策、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和重大政策等机制壁垒。二是搭建创新经济载体。大力推动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长三角重点产业平台协作,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高端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以服务资源、平台和载体为方向,联合打造国家战略合作项目。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把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人才和企业来江苏沿海地区安家落户。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投资便利化水平,打通企业的“痛点”和“堵点”。加大市场主体保护,强化执法监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以上节选自《唯实》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