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发布者:图文信息中心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7-24浏览次数:1149

 

   

作者:高尔基(苏联)

  

内容简介:

    阿廖沙三岁丧父,与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在那个充满仇恨、小市民气息浓厚、令人窒息的家庭里,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与外祖父大打出手,母亲因忍受不了压迫而离家出走。外祖父时而善良仁慈,时而暴力冷血,经常殴打家人,外祖母的发卡被他一拳打得插进了头皮,阿廖沙被他打得双腿失去知觉。在这个如地狱般的家庭里,外祖母是阿廖沙的依靠,她给他讲传说、历史故事等,给了他应对困苦生活的源源不绝的勇气。阿廖沙开心的时光不多,不久母亲便改嫁他人,结果遇人不淑,形容消瘦,死于肺结核;她生下的几个孩子除阿廖沙外,也相继过世。母亲离世,阿廖沙被迫过上了一种乞丐式的生活,捡瓶子和破木板来帮衬外祖母应对生活,直到*后,外祖父对他说:“你自己出去混口饭吃吧!”他便独自走上了社会。

    《童年》 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被誉为苏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该作真实再现了十九世纪俄国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苏联文学创始人之一,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杰出的代表”。

    他十一岁起独立谋生,贫民窟和码头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课堂,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他尽收眼底。他不为环境所折服, 忠于写作,其代表作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完美演绎了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百态,也极致再现了高尔基卓尔不凡的一生,被誉为那个时代的艺术性史册。

  

媒体评论:

   《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苏联著名翻译家  科尔涅伊·丘科夫斯基

 

    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罗曼·罗兰

 

    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人。在这一方面,高尔基个人的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德国女革命家  罗莎·卢森堡

  

  

馆藏地址:文学图书借阅库

索书号:I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