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孤独
安徒生是一个孤独的人,非常强烈的孤独。
这份深刻的孤独,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慧眼解读出来的。有一次,高尔基去拜访托尔斯泰,托尔斯泰问高尔基:
“你读过安徒生的作品吗?”高尔基说:“没有。”托尔斯泰说:“半年之前,我读安徒生的作品,没有读懂。半年之后,我重读,这一次我读懂了。安徒生很孤独,强烈的孤独。”伟大的作品,需要伟大的读者来解读。这也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对经典的一种评价:经典在于重读。大凡说来,经典作品都是从作家的血液中流淌出来的,蕴含着作者的灵魂、血脉,甚至整个生命。
安徒生一生都沉浸在幻想之中,他在现实之中是孤独的。无论是他个人的自传,还是别人给他写的传记,我们都会发现,安徒生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朋友。即便有那么几个,最终也弃他而去。狄更斯是喜欢他的,本来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但他在狄更斯家,住了整整五个星期,狄更斯不得不下逐客令赶走安徒生。瑞典夜莺林德,是安徒生深爱的一个女性。尽管林德没有接纳安徒生的爱,但却把安徒生当作一个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的确维系了那么几年,最终,林德匆匆地写下了“再见”两个字,也弃他而去。
安徒生一米八五的个子,但他的内心却很脆弱、敏感、柔弱,是一个不太自信的男人,尽管他才华横溢,但他的心灵和人格有很大的缺陷。渴望功名,希望改变卑微的身份,想当演员,想当诗人,很可惜都没有获得成功。意外地,他靠着童话而扬名天下。
与其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尴尬。他不能忍受他的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的这一认识和评价,他也不喜欢什么孩子。
安徒生出身卑微,父亲是鞋匠,母亲是洗衣匠。他童年的经历,包括求学,都是在苦难和贫困中度过的,或者可以说是在屈辱中度过的。安徒生是个情感丰富的人,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所以,他的异想天开很难让别人理解和接受。安徒生动不动就抹眼泪,就哭,这个习惯从小保持到晚年。他终身都沉浸在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幻想之中。
这个世界与他是格格不入的,他也不曾尝试着与这个世界建立亲密的关系。对于安徒生而言,他生活在别处,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所以他从不去总结自己在现实中失败的原因,而去改善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故,他只能处处遭遇失败,只能沮丧。相反,这份现实世界的挫折,却更强化了他在幻想世界生活的信念。这是很多天才——像他这样的天才——共同的遭遇,最终,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功并不都是甜蜜的,成功并不都能遮蔽那份强烈的孤独。
东山魁夷是非常理解的,他得知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兴冲冲地去给朋友道喜的时候,却发现川端康成的房间里一片黑暗。川端康成没有开灯,只是在抽烟。巨大的孤独,巨大的凄凉感在房间里弥漫。
那些具有阴柔之美,美到极致的文学作品,总是散发着浓郁的孤独、寂寞、死亡的气息。轻薄的欢乐,也是有的,但那绝对不会震撼人的心灵。
安徒生的作品,美,诗意,忧郁,可以触摸。只是这份孤独,却需要细细地品味。
否则,只能像托尔斯泰初读那样,读不懂。或者说,体察不出来。
天才都是孤独的,有的还是孤僻的。像安徒生这样一辈子都单身的人,不可能不具有某些怪癖的行为和习惯。但无论怎样的缺点和弱点,都不会损失他作为天才而存在的一点点成色。如同一个人看不到窗外的阳光,索性拉上窗帘,点亮台灯一样。
天才都是那盏灯,他孤独而又落寞地亮在自己的文字中,照亮别人,囚禁自己。
~本章完~
——以上节选自《幸福·下半月悦读版》2019年02期